结合淄川区教育体育局省级规划重点课题“区域推进初中学生学习兴趣指数评价实验研究”的成果, 探讨初中学生学习兴趣指数评价量表编制的意义、制定的原则和规范、“兴趣指数评价”量表的测量使用方法以及兴趣指数评价结果的使用策略, 分析“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测量手段, 协助研究者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积极的激发与引导, 给教师以课堂教育与管理的方向指导, 提高教学效益, 促进初中学生全面持续的发展。
基金: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区域推进初中学生学习兴趣指数评价实验研究”(2013JZ011) 的部分成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要求广大教育者培养学k8凯发官网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淄博市淄川区教育体育局的山东省教育规划重点课题“区域推进初中学生学习兴趣指数评价实验研究”立足于“学习兴趣指数”的评价与提升, 试图深入探究“学习兴趣”产生的根源性问题, 并探索在动态评价中发现学生兴趣变化,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同时期的教育专家都认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论断, 很多以“提高兴趣”为目标的研究课题和项目都以各类成绩的获得作为“兴趣提高”的表现, 这些都是很不科学的。取得成绩, 成绩优秀也并不能代表“兴趣提高”了, 反之, 成绩差一点也不能代表这些学生对这一学科“没有兴趣”。“成绩”和“兴趣高低之间”并没有直接的逻辑关联。那么, 我们必须找到一种科学的、统一的评价方法, 对“学习兴趣”进行量化衡量评价, 而不是“泛成绩”化考量与主观臆断。只有我们把“学习兴趣”的量化考评研究做好了, 其他一切“提高兴趣”为目标的教学研究才有了依据和研究的方向。从另一个方面来说, “学习兴趣”程度高低的评价目标最终落实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上。这一点对于教师而言尤为重要, 教师可以根据“兴趣指数评价”量表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状况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 适时把握其兴趣发展变化, 并找出变化的原因, 以改变教学策略, 想办法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指数。在这里, “兴趣指数评价”结果实际上就是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的适时反映, 一段时间的观测变化则能反映学生对学习兴趣的外界敏感程度, 这又可以帮助老师对学生学习的外界环境进行适时的调整和关注, 以排除影响学生兴趣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 利用各种有利因素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有了这样一个工具, 是对其课堂教学状况观察的有利补充。这实际上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 除了上好每一堂课之外, 还要真正关心、关注学生学习的心理状况, 除了提高教学成绩之外, 还要让学生充满激情与快乐地去积极参与学习。“兴趣指数评价”量表可以很直观地反映课堂教师教学状况和学生学习状况, 并直接把结果反馈给教师和学校, 给教师教学与管理的方向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