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在拉斯维加斯奥特莱斯购物中心,国际大牌施华洛世奇与蔻驰们的环绕中,中国塑身衣品牌Popilush的首家海外门店正式亮相,开业首日便售出140件产品。
更令其团队惊喜的是,近40%的进店顾客主动表示,“我认识你们品牌”、“我买过你们的产品”。“我们原本预期一天能卖二三十件就不错了。”和新科技CEO徐荣庆在回顾2025年这一重要时刻时坦言,“结果完全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说Popilush正悄然改写着中国品牌出海欧美塑身衣市场的竞争格局,或许并不为过。
当大多数跨境卖家还在亚马逊和TikTok间寻求线上流量红利时,Popilush已从线上延伸至线下,在拉斯维加斯最繁华的商圈落下了第一子。
“我开店的原则很简单——用户在哪里,我就去哪里接近他们。”徐荣庆道出线下店选址的核心逻辑。通过分析独立站和亚马逊的消费数据,其团队发现拉斯维加斯的用户集中度显著高于其他城市。
这间300平米的旗舰店,承载的意义远超销售本身。在奥特莱斯高端商圈的橱窗里,Popilush首次以实体形象向欧美消费者展现中国品牌的质感。而在未来,Popilush及其背后的和新科技还有着更大的计划——从拉斯维加斯起步,逐步覆盖至北美的核心城市,编织出一张具有品牌影响力的“百店网络”。
如今的Popilush已在北美高端塑身衣市场扎根。但其母公司和新科技的成长轨迹,却充满戏剧性的关键转折。
时间回溯到2011年。彼时,和新科技的两位创始人徐振南与徐荣庆刚将广州、深圳的两家公司合并回厦门。一次偶然的客户询盘,让这个原本主营情趣内衣的团队接触到了塑身衣品类。
“欧美女性对塑身的需求一直比亚洲市场更旺盛。”和新科技副总经理邓伟荣解释道。从维多利亚时期的鲸骨束腰,到工业时代的钢骨支撑,塑身文化在欧美已沉淀数百年。现代婚礼中新娘穿塑身衣的传统,更让北美市场在每年的三四月形成稳定旺季,且当时的美国市场,对塑身衣的搜索指数仍在持续飙升。
然而,市场供给却存在明显缺口。“当时市场上根本没有针对大码女性的专业塑身衣。”徐荣庆回忆道。
彼时,欧美塑身衣主流尺码为S-XL。和新科技果断推出覆盖6XL的大码塑身衣,通过差异化切入亚马逊市场。“我们专注于服务那些被忽视的大码人群,这是当时立足的根本。”团队随即转型,依托厦门成熟的纺织产业带资源,与供应链联合研发出公司的第一代塑身衣产品。
之后,从2014年到2020年的扩张期,公司进入多品类铺货阶段,业务规模迅速膨胀。但繁荣背后暗藏危机。“铺货模式让我们迷失了方向。”徐荣庆坦言。彼时公司同时经营服装配饰、电子配件、家居用品等多个品类,虽带来了可观的流水,却稀释了核心竞争力。
真正的蜕变发生在疫情冲击着传统外贸行业的2020年。和新科技创始团队做出一个惊人之举:一次性砍掉所有非塑身衣业务,将规模压缩至原来的一半。“当时很多人劝我保留赚钱的业务线。”徐荣庆回忆道,“但‘既要又要’的结果往往是两头落空。”
此次转型使得和新科技确立了“单聚焦、多品牌、全渠道”的战略——以塑身衣为核心,通过高、中、低端品牌矩阵覆盖不同人群,同步布局亚马逊、独立站、TikTok等线上渠道。
经历阵痛期是难免的,但仅持续了一年。聚焦到塑身衣赛道后,和新科技凭借供应链技术深耕在2021年迅速重回原来的业务规模,并构建起覆盖“中端内睡、高端内睡、高端外穿”等不同场景需求的多品牌矩阵,三个品牌客单价从30美金、80美金到突破100美金,以不同价格带来覆盖不同消费群体的用户需求。
在拉斯维加斯门店,一位试穿Popilush连衣裙的顾客惊讶地发现:这件看似普通的时装内,竟完美融入了塑身模块。“我不必再穿三层衣服了!”她的感叹揭示了该品牌的一项核心技术——内置塑身衣(Built-in Shapewear)。
“传统塑身衣就像现代刑具。”徐荣庆毫不避讳地谈及行业痛点。从欧洲宫廷的鲸骨束腰,到橡胶时代的闷热束缚,塑身衣数百年来始终与“不适感”相伴。要在被国际品牌垄断的塑身衣市场撕开缺口,更具舒适度的产品创新成为破局关键。
2013年,和新科技突破高弹橡胶技术。研发团队联合中国供应商开发出替代品,比传统材料减重30%且弹性更优。这款创新产品在2014-2015年间创造了过亿营收。
2020年,突破一体织尼龙纤维技术,创研出多维压力织造结构,将塑身模块与服装完美融合。
2022年,研发团队更进一步,将传统塑身衣和莫代尔长裙工艺上创新性的结合在一起,推出全球首件“可外穿的隐形塑身衣”。和新科技研发团队耗时三个月攻克了1.2毫米内置夹层工艺,将塑身模块隐形植入日常服装——一件衣服同时解决塑形、外搭、防位移三大需求,彻底消除传统塑身衣的勒痕尴尬。目前,该技术已在中美获得发明专利,成为阻击同行抄袭的护城河。
更深的竞争壁垒则藏在数据中。和新科技团队积累了十年的“动态版型数据库” 持续追踪北美女性体型变化。“美国人每年腰围平均增加1.5英寸,传统S/M/L尺码体系在北美严重失效。”为此,其建立了动态版型系统:针对苹果型、梨形等6种体型开发专属版型,每季度根据用户反馈调整数据。
“我们从传统品牌里引入产品研发的高级人才,通过流程再造,提升原来依赖‘测款’的爆品打造模式。”邓伟荣表示。“电商测款的模式对塑身衣品类的有效性太低,仅不到10%的爆款率,而改造过的流程,以及多渠道协同,使爆款命中率从个位数提升至40%。”从款式自己卖爆,到精准爆破,提前预判市场趋势,使得和新科技稳步增长。
与此同时,和新科技还在北美设立了客户体验中心,中国研发打样的衣服直接到北美链接客户,反馈最直观的感受,再返回来修改。这种用户直连研发的模式,使Popilush能精准把握需求变化。譬如,当团队发现52%的用户因塑身衣痕迹明显而减少穿着频次,便催生了无缝技术;当产后修复需求上升,更贴合的压力塑身系列应运而生。
“一位产后妈妈的投诉——抱怨塑身裤挤压剖腹产刀口,让我们团队进一步探索出了‘医用级压力分区技术’,而这款改良的塑身衣产品在上线%,成为产后修复人群的爆款。”邓伟荣分享道。
2025年,当多数跨境卖家还困于线上流量争夺时,和新科技已在美国线平的旗舰店。
“消费品公司的终极战场在线下。”邓伟荣指出,美国服装市场80%份额仍在线下渠道。选择拉斯维加斯,因其兼具旅游流量与全球影响力,同时也为后续进军欧洲、南美埋下伏笔。
事实上,和新科技此前深厚的线上积淀,也为线下破局打下了坚实基础。在跨境电商行业普遍依赖亚马逊等第三方平台时,和新科技构建了反常识的渠道结构:独立站占比40%,亚马逊占30%,TikTok占30%。这种“433”的布局有力保障了品牌的自主性。在开业首日进店的顾客当中,有超过75%是在线上认识过Popilush品牌的人。
2023年时,和新科技线年,和新科技依旧高歌猛进,同比增长超50%,其中TikTok直播业务异军突起,占据TikTok美区服装直播超50%的市场份额。
而其线下店的开拓同样延续了数字化思维。拉斯维加斯门店开业前,和新科技通过独立站数据圈定周边客群,定向推送开业信息。与此同时,线下店又能带来更好的穿着体验——在传统线上渠道,塑身衣类目平均退货率高达25%-40%,主要源于尺码偏差和体感不适。“我们发现只要顾客在线下试穿过,几乎都会购买且不再退货。”徐荣庆指出。对Popilush来说,线上线下能起到非常好的相互补足的作用。
门店布局的背后,显然也藏着和新科技更大的期待和信心。这不仅是一次渠道的拓展,更是其“聚集‘有梦想的年轻人’,打造能支撑中国品牌全球化野心的组织”这一核心战略的具象化体现。
“我们寻找的是‘梦想合伙人’,而不仅仅是员工。”徐荣庆强调。在人才选拔上,和新科技看重候选人对出海的认知、热情和使命感,一批坚信“中国品牌出海”能够成功并愿意投身其中的人。尤其是一批有海外留学/工作背景的中国年轻人,他们既适应海外环境,又对中国品牌有深厚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是连接中外的理想桥梁。
对于这类人才,单纯的薪酬并非唯一吸引力。和新科技提供的是“舞台”和“空间”:让他们能“发挥能力”、“创造贡献”、“做成事情”,获得成就感和自我实现;共同将Popilush打造成“下一个优衣库、安克创新”,乃至实现“全球化”的事业。
此外,除了“敢用年轻人”,和新科技对于人才培养奉行着“实战导向,灵活迭代”的理念。徐荣庆深谙,真正的成长源于战场。一个典型案例是其美国TikTok直播团队的崛起:快速招募有美国背景的年轻中国留学生组成核心操盘团队,他们凭借对美国文化的深刻理解和高效的执行力,在短时间内从0到1搭建团队,并一举取得“服装品类第一”的佳绩。年轻人在这里被赋予重要责任,在直播、线下拓展等关键创新业务中担当主力。
1.0阶段(快速搭建):依靠中国外派高管/员工,确保执行速度和节奏,快速抢占市场(如初期美国业务)。
2.0阶段(本土化混合):引入当地人才,形成中外结合团队,平衡速度与本土适应性。
3.0阶段(深度本土化):目标是提升“人才密度和梯队”,实现更彻底的本土化管理(由当地人才管理当地业务)。这是一个持续“升级和完善”的动态过程。
一个关键洞察是:操盘手(管理/运营层)初期用中国背景人才保证执行力,而主播等直面用户的岗位则必须本土化(用外国人)。为降低外派阻力,外派员工多为相对年轻、负担较轻的员工,并建立了轮换机制,满足员工“既能在当地工作又能回家”的情感需求。
在激励层面,和新科技奉行“物质与精神并重,绑定长期利益”。其多元激励体系包括:基础薪酬保障、针对重要项目的分红激励、提供“项目股权”乃至“整个集团母公司的股权”,以及明确的“事业合伙人”、“品牌合伙人”、“事业部合伙人”等机制。核心理念是“共创共享”,营造“不是打工,是共创事业”的氛围,将个人梦想与公司长期发展深度绑定,形成“相互期盼和相互成就”的关系。
而支撑这一切的,是“拥抱变革,长期主义”的组织文化。无论是组织形态(如海外团队1.0-3.0的演进)、业务模式(如坚定投入TikTok直播、线下店),都需要根据发展阶段和挑战“不断的去做升级”。面对外部不确定性(如关税、贸易战),强调“主动拥抱变化”,通过前瞻布局(如自建海外仓、建设海外供应链)增强韧性。在品牌建设上,即使资金不充裕,也坚持将部分利润投入品牌建设(如电视广告、品牌宣发),视其为“长期的价值投资”;对看准的创新方向(如TikTok、线下渠道),能够容忍短期不盈利甚至亏损,着眼长期战略价值。
回顾来时路,和新科技对做品牌的坚定决心其实也体现在了此前的每一次重大决策中——从2020年“砍掉赚钱业务,聚焦品牌建设”的转型,到今天“聚集有出海梦想的年轻人,提供实现全球品牌愿景的舞台”的人才战略。
“没有百年大卖,却有百年品牌”这句话,不仅被和新科技团队视为战略灯塔,更已内化为其人才招募、组织构建和文化塑造的底层信念。
驱动这一切的,是那份“坚信中国品牌全球化机遇,立志成为塑身衣领域下一个‘安克’”的宏大愿景。
在拉斯维加斯旗舰店的玻璃幕墙上,Popilush的品牌LOGO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徐荣庆和团队很清楚,当美国女性为购买一件标价189美元的中国品牌塑身衣排起队时,他们贩卖的已不仅是商品本身。这背后,是一群有梦想的年轻人,在拥抱变化、长期投入的组织文化支撑下,推动中国制造价值跃迁的一个缩影。
握紧用户洞察、产品创新与独特人才组织理念三张王牌,和新科技在跨境k8凯发官网电商的牌局中得以胜出。现在,他们则进一步走到线下,让更多的全球消费者重新掂量“中国品牌塑身衣”这七个字的分量。